李一民
发布时间:2008-08-28 点击量:10302 来源:原创
李一民,乳名丙寅,原名宏文,曾用名剑萍、李斌、李毅民。新安县槐树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1951年6月,李一民任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1951年,李一民被误定贪污,受到撤消党内外职务和开除党籍的处分,调河南省法院任复核组长、审判员。1958年被错划右派。1979年平反,恢复了党籍。1981年,李一民因病逝世,终年69岁。
在旧社会李一民一家受尽了土匪恶霸的迫害,其祖父、伯父及父亲先后遭到土匪杀害。苦大仇深的李一民参加革命后,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由一个血气方刚的有志青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不渝地忠诚党的事业。在任渑池县县长期间,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在支前工作、反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复农村经济等项工作中成绩突出。尤其在“马跑泉事件”中,他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带领部分战士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保存了革命力量,为渑池县的最后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
1912年农历
二
1938年,李一民在新安县和共产党人李之放(曾任郑州国棉一厂经理、省史志协会会长)一起开展地方抗日救亡活动,李主要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在革命斗争和工作实践中,在李之放等共产党人影响下,李一民进步很快,他明白了许多革命道路,认识到不彻底砸碎维护黑暗势力的国家机器,穷苦人就永无出头之日。他将家仇国恨变为动力,坚定了他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决心。
1938年8月,李一民经延安抗日大学的石新宇(曾任中央有色局副局长)介绍,到延安抗大学习。李一民临行时找不到所在党支部的负责人,所以没有带党的组织关系(一直到1941年又重新入党)。到延安后,他成为抗大第三期学员,被编入六大队(在洛川)学习,任学习组长。一次,毛泽东主席到校给学员们作报告,李一民早早地坐在最前面,认真听讲,仔细记录。报告结束后,他向毛主席提出给签个名以作留念的请求,并把准备好的新本子递上讲台。毛主席面带笑容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叫李毅民,并写给主席看。主席和蔼地说:“你这个‘毅’字笔画太多,改成‘一’字行不行?”李一民立即回答:“行,就照主席说的办。”说话间,其他同学又放了许多本子让主席签字,主席顺手把讲台上的本子翻过来, 于是李一民仍然是第一个。主席为他题字:“一民同志:奋斗!”从此他改名“李一民”。
不久,李一民随军到晋东南敌后学习。1939年,学习期满,他被调晋西南决死队二中队政治部工作,当时李一民化名李斌。12月,山西发生“十二月政变”,非战斗人员一律调晋东南整训。1940年,他随杨献珍到武乡县陌峪村,办决死队干校,校长薄一波,教育长周仲英。后来,李一民调灵石抗日县政府任教育科长,他工作积极热情,较好地完成了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不久,他担任了区队长,并加入设在蟠龙的抗大总校,被分配到决死队二十四团任排长。后担任山西省灵石抗日县政府教育科长。
1940年5月,李一民在游击区工作期间,曾被日本兵抓捕,押解到灵石县停留5天,霍县停留7天,前后被敌人严刑审讯5次。他口供始终一致,仅承认是抗日县政府的通讯员,没有暴露党的任何秘密和自己的真实身份。一天,他被押着上厕所, 入厕后他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看到围墙不很高,外面是荒地。解手时他发现那个士兵只能看到他的脚前半部,看不到他的全身,就把鞋脱了放在原处,赤脚从墙头上翻出逃走。一口气跑了几里地,他才感觉脚疼,坐下来看时只见脚板上尽是蒺藜,血肉模糊。李一民带着伤痛寻找党和部队,几经周折,来到太岳军区驻地山西省垣曲县。1941年9月,党组织根据李一民的表现,批准了他的入党要求,这是李一民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经组织介绍中秋节他和孙文英同志结婚。
李一民爱人孙文英的身体一向不好。1942年春,在日寇大扫荡中,孙文英病情加重,多次受到惊扰后病情恶化不久亡故,李一民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同年6月,组织安排他到太岳行署司法处担任科长,他依然放下思想包袱,担当起工作重任。1944年3月,调豫西专署任司法科长。1945年8月,任太岳四专区职业学校校长。1946年8月,李一民北渡黄河到解放区,在太岳区王屋县农会任常委,他经常下乡发动群众,参加当地土地改革工作。1946年元月,李一民改任晋城职业学校校长。
三
1947年春,豫工委(即地委)调李一民任豫西地委干部队队长。6月,他随陈赓部队到晋南解放县城,建立政权,发动群众。
1948年1月,驻守县城的国民党五十五旅一部向渑北山区石门沟、四关进犯,形势对我县委、县政府十分不利。29日,中共渑池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干部在北山丁阳沟开会,研究决定:建立渑池县反扫荡指挥部,李一民任指挥长,以渑北山区为依托,将渑池划分成山前、山后两个战区。县委书记李仲敏、县长李一民、县大队教导员吴大明、副大队长朱翔九等带领武装力量坚守在马跑泉,为第一战区(山前指挥部),以马跑泉和石峰峪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跟敌人周旋。县委副书记刘冰(兼副县长)、副县长巨和勤等,带领渑北大队坚守在石门沟北坡村,为第二战区(山后指挥部),以海园、岱嵋山为中心,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巩固后方,坚持阵地支援前线。会后,李仲敏、李一民带领山前第一战区指挥部及所属武装力量进驻马跑泉。
马跑泉四面环山,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马跑泉驻有县大队两个中队70多人,一、四区区干队30多人,翻身队民兵不足70人。武装力量布防情况是:县大队一中队由副大队长朱翔九和中队副崔如亮带领,防守在马跑泉山东部,警戒由仁村而来通往城崖地的山路;李仲敏、李一民带领翻身队和一、四区区干队,把守马跑泉南山的中部;县大队由吴大明和二中队队副王东堂带领,严守马跑泉西部小道,防备敌人从白音堂偷袭。2月20日晚,由石门沟军分区调来黄河支队——济源民兵营第三连100多名战士,由副营长薛荣彦、连长程进成和指导员卢方正带领,固守在马跑泉东十八盘路上和五虎庙高地。
当时,县政府在马跑泉的武装力量仅300多人,驻地分散,无通讯设施,马跑泉以外也无通讯联络站。五虎庙制高点上的岗哨是通往马跑泉指挥部的咽喉,但派在这里担任重要警戒任务的却是刚刚赶到的济源民兵,对周围情况很不熟悉,对敌人的突然偷袭,民兵们没有丝毫战斗准备。民兵连被包围的同时,马跑泉唯一制高点五虎庙已被敌人占领。敌人的突然袭击,民兵连防不胜防,原作战部署全被打乱。危急关头李仲敏、李一民和吴大明三人研究采取应急措施:由李仲敏带领病弱缺乏战斗力的人员,先向城崖地突围转移;李一民、吴大明带领县大队、区干部等武装打掩护。李一民指挥战士向五虎庙高地冲击,欲夺取制高点。未冲出多远,就跟敌人短兵相接拼上刺刀,战斗十分激烈。但敌众势强,李一民决定避开强敌马上转移,遂命令赵世贤和杜全胜带部分民兵,迅速占领西北边一个山头打掩护,他带部分民兵和翻身队从东边一个山头突围转移。赵世贤把民兵组成三个战斗小组各把一方,机枪在三个方向轮番射击,手榴弹集中用于近敌,顽强战斗坚持约十来分钟,西面轿顶山上敌人的大炮、机枪都集中射向这个山顶,三面的敌人在重型火力的掩射下蜂拥而上,庙道会的信徒也依仗其主子的势力乱喊。激战中民兵弹药将尽,部分民兵又受了重伤,在这寡不敌众万分危急的时刻,李一民同意赵世贤组织撤出阵地。为了减轻伤亡,屈占川集中了所余手榴弹,一下扔到敌群中,“轰隆”一声巨响炸得敌人晕头转向,30多个民兵趁机绕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从冰坡滑下去,沿拾柴小道下到山底,又迂回攀上另一山头。下午,李一民和赵世贤各带一部分民兵在一个山头上会合,陆续集中我方干部和民兵70多人,在石门沟对面山上休息片刻,李一民鼓励大家说:“为革命就得敢于和敌人拼搏,不怕流血牺牲,现在要克服饥饿和疲劳,以顽强的精神继续前进!”。他们天黑下山,晚上到达后山指挥部--石门沟北坡村。在这次事件中,有4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县委书记李仲敏和部分干部、翻身队员共81人被俘。2月23日、25日,被俘的续海露、付子章等21名共产党干部被杀。李一民率县大队及其民兵突围,在石门沟稍事停留后,奉军分区首长命令转移黄河北休整。
四
1958年5月,李一民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底被下放到桐柏县劳动改造,每月仅发15元生活费。1960年1月~1962年6月,李一民在桐柏县吴城公社担任党委工作员。1965年以后,到吴城营业所当农金员。他虽然被开除党籍,仍然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处处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最大的决心争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平时,他以人民利益为重,尽自己所能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一次下乡工作时,他发现吴城乡一个村仓库里存放的粮食有虚假:下面堆的是谷糠,上面放一些粮食。干部们弄虚作假出成绩,群众生活却极度困难,有些人还饿的得了浮肿病。他考虑再三,决定向上级反映实际情况。于是,他向省委领导写信,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当地农民生活困难状况和干部弄虚作假的情况。这封信又给李一民招来了灾难,很快他又被定为严重右倾分子,遭到无情批斗。在桐柏县工作期间,李一民多次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所谓“右派”问题,均无结果。一次,他冒着危险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反映自己的冤情和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主义、浮夸问题,期望引起党对人民生活问题的关注。信件由老战友刘冰转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说:“关于右派问题,不能改正”。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一民屡遭揪斗,受到残酷迫害。
1972年,国家实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桐柏县委报省委组织部门批准,李一民享受离休待遇,工资执行13级标准。离休后,李一民和夫人一起回到夫人的原籍社旗县安度晚年。1979年,他的冤案被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恢复县级待遇。1981年4月,李一民病逝,终年69岁。桐柏县委、县政府、县银行党政领导和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对李一民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党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一民自传(1965年)
2、档案资料。
3、《新安县县志》资料。
4、新安县党史研究室调访资料(1981年)
5、义马市市志办戴景琥调访李一民的回忆资料。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