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地质地貌

发布时间:2021-02-19 点击量:9565 来源:原创

 

 

    地质。渑池地处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崤山一个向斜上。向斜轴在南大岭一带,轴向近似东南,不对称。全县大部分地区处于向斜之北面。地层由老而新、由北向南排列。位置处于华北陆台之南部,属华北断块区的太行断块,在崤山一带有断裂地层,且基岩出露。在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层上折皱强烈、断裂发育,断裂以小断裂和不明性质断裂为主,个别地层中有岩浆侵入。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灰岩、页岩,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灰岩、砂岩,二叠系、三叠系的砂岩、页岩。地质总的特点是,构造复杂、断层极多。较大的断层有44处,主要有龙鼻断层、扣门断层、焦槐断层、坡头断层、义沟断层、东山断层等。渑池地质方面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东西走向的拱曲隆起和活动断裂,属鄂豫地震带外地区,为地震高发区。渑池地震危险程度为5级(六度),但强震较少,震级一般小于5.5级,频率也较低。

  地貌。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类型,海拔200~1500米不等,平均海拔505.8米。北部是以秦岭余脉东崤山为主体的中低山区(韶山区,海拔800~1500米),以韶山林牧区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52.5%;南部是以西崤山(即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川区(海拔400~700米),中部为一个向中间倾斜的槽形盆地(涧川区),包括涧河川和洪阳河川(海拔700~300米)。丘陵川区含涧河粮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4.5%)和南大岭粮油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1.8%)两部分;北部黄河谷地,海拔在200~250米,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1.2%。全县地势,自南向北依次为梁前斜地、梁地、河谷盆地、山前斜地、低山丘陵、黄河阶地。小浪底水库蓄水后,235米高程以下黄河阶地全被淹没。

  山峰河谷。渑池山区属秦岭余脉的崤山段(嵚崟山),有大山约87座,山头2270个。主要分南北两干:南干西崤山(南大岭),自陕县火石山(亦名谷阳山、谷城山)入界,东西走向,以土山丘岭为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山头主要有熊耳山(在渑、陕界)、龟山(吕祖庙山)等;北干东崤山自陕县马头山入界,东西走向,以中低山区为主,主峰韶山,海拔1463.2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位于段村乡的尖山、笔架山、黄顶山、香炉山、关爷山、书山、羊园山,位于坡头乡的三架山、双栗树、五朵山、万古山、鏊山(雷公山),位于仁村乡的方山、轿顶山、寺大顶、木兰山,位于西阳乡的天坛山,位于南村乡的岱嵋山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主要山峰有:马头山、扣门山(羊耳山)、广阳山(渑池山)、桓王山(凤凰山)、青山、鹿抬头山、凤凰山(洪山)等。全县主要山谷有金灯河谷、涧口河谷(含瓦庙沟)、石门沟、佛爷沟和柏隆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