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工 业

发布时间:2021-02-19 点击量:14414 来源:原创

 

  渑池工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工业的优势。
  在民国时期,县境内工业企业较少,生产技术落后。1920年,在义马办有豫庆煤矿,总资金8.3万元。其他煤矿如:义马、焦地、黄门、八里寨、孟村等,时办时停。1935年、1943年,县城内先后开书店2座,设石印2台。1945年,县城东关小河坡办有翻砂厂1个,生产铁锅、铁车轮、铁笼等农具和生活用品。豫东人陈锡九在西关大胡同办信诚铸造厂,生产铁锅、铁笼,1948年停办。1946年,由西安迁来火柴厂1家,一年后迁往开封。另外县内有手工卷烟厂1个、陶瓷窑1座。

  1949年后,小手工业得到了发展。1951年办印刷加工部、铁业社、翻砂社、被服社。1953年,产值达3.9万元。至1955年,城关有铁业社、木业社、建筑社、修配社、服装社、翻砂社、印刷社和陶瓷厂等集体单位36个,职工550人。1957年,全县有集体单位21个,职工711人,年产值121.3万元。1958年,合并组建第一、二机械制造厂,第一、二机械修配厂、砖瓦厂、被服厂,新建钢铁厂、造纸厂、混合厂、化工厂、化肥厂、七一炼油厂、水泥厂、食品厂、建筑社等。全县厂矿共21个,职工5000多人,产值194.5万元。1959年,新建关家底煤矿、面粉厂,全县有24个厂矿,职工6220人,年产值1289.5万元。1960年至1962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全县厂矿连年亏损者实行了关停并退,至1963年,全县仅有7个地方国营厂矿:印刷厂、陶瓷厂、造纸厂、机械厂、面粉厂、食品厂和东村煤矿,职工385人,工业总产值68.6万元。其他厂社或转为集体所有制,或关停。1969年,在黄花川筹建小水泥厂,并在拖拉机站基础上建农机修配厂。1970年,新建机砖厂、水泥厂、制药厂,并和孟津合资兴办渑孟钢铁厂。县机械厂改为水泵厂,农具厂转为机械厂。筹建化肥厂(1974年投产)。全县国营厂矿达12个,有职工2209名,工业产值510万元。1971年渑孟钢铁厂归洛阳地区管辖,改名渑池钢铁厂。1972年,在洪阳徐庄筹建灯泡厂,1974年停办。1975年,县商业局筹建仰韶酒厂。1979年,机砖厂连年亏损停办。1983年,兴办烟叶复烤厂,1985年,建韶州酒厂。1986年,食品厂改为破壁花粉厂,兴建饲料厂、自来水厂。至1988年,全县共有国营工业企业16个:关家底煤矿、天坛煤矿、水泥厂、机械厂、农修厂、化肥厂、印刷厂、制药厂、陶瓷厂、自来水厂、饲料厂、面粉厂、破壁花粉厂、仰韶酒厂、韶州酒厂、电业管理所,工业总产值达3770万元。

  1986~2000年间,渑池县工业的发展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6~1990年,工业发展较为缓慢。5年间工业总产值由4300万元增至7500万元,年平均递增12%。全县企业规模小,底子薄,对市场的适应性差,摆脱不了计划经济束缚。1986年,工业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作为支柱企业的县化肥厂当年亏损89万元。仰韶酒厂仅实现利润2万元。天坛、关家底两个煤矿亏损11.2万元,农修厂亏损10.4万元,机械厂亏损6.8万元,全县工业企业统算亏损49.8万元。1990年,全县工业亏损17.7万元。
  1991~1995年,工业稳步发展。5年间工业总产值由7500万元增至50829万元,年平均递增47%,利税由257万元增至6113万元,年均递增88%。仰韶酒厂进行曲酒改造,增产3000吨;电厂两台机组并网发电;水泥厂建20万吨新工艺生产线;制药厂研制开发新产品,增加22个品种,年增产值5000万元。这些均为渑池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96~2000年,工业在竞争中发展。5年间工业总产值由50829万元增至135150万元,年均增长22%,利税由6113万元增至23143万元,年均增长31%。全县工业实现了用电量、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利税同步增长。2000年,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18.6亿元,实现利税3.1亿元,上缴利税1.9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1%,均创历史最高记录。骨干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效益增长突出。仰韶集团加强成本和质量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市场,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居全国第2位,利税1.4亿元,成为全省10家重点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仰韶水泥集团以科技创新促结构调整,靠优质产品占领市场,2000年产销量59万吨,较1999年增长32%,实现利税1556万元,进入全国建材行业500强;黄河铝电集团全面强化企业管理,2000年发电7.7亿度,居全市网内发电总量第一,实现利税7882万元,增长20%,其中利润4739万元,增长31%,位居全市工业第二位,获电力部安全文明双达标企业称号。同时,渑池依托资源优势,实施铝、电联营,引进国内外资金10亿多元,兴建电解铝项目,2000年6月,一期2.5万吨电解铝项目投产,二期2.5万吨电解铝项目计划于2001年6月投产,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利税1.2亿元,成为全县重要经济支柱。

  2001~2006年,渑池县经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发展壮大五大产业基地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当地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以矿产品开采加工为突破口,通过资源开采加工使其转化增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强力发展,使渑池工业跳出家底薄、规模小、效益差的圈子,一步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为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构筑了以煤、电、铝一体化为代表的四大工业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骨干工业企业,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渑池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0.2亿元,较2000年增长261.2%。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0.2%增长到2006年的69.2%。坚持“国退民进”,优化资本结构,铝电集团、仰韶集团、仰韶水泥集团和制药厂等县属骨干企业,均成功实施了改制改造,国有企业改制目标基本实现。六年累计引进项目321个,引进资金75.1亿元,东方希望、中迈铝电、海南明天等28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先后来渑投资兴业,实现出口创汇1.3亿美元,铝电集团、长城金刚砂公司等12家企业获得直接对外出口权。
  2001年,渑池工业总数3744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个,集体企业166个,个体企业3380个,其他企业186个。全年工业总产出440573.1万元,工业总产值406192.1万元,工业增加值150511.1万元,从业人数51546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3711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333001万元,实现利税28665万元。2002年,渑池工业总数323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个,集体企业121个,个体企业2918个,其他企业184个。全年工业总产出498511万元,工业总产值465601万元,工业增加值169529万元,从业人数51373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数39个,规模以下工业总数3197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10942万元,实现利税30346万元。2003年,渑池工业总数2845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个,集体企业97个,个体企业2555个,其他企业179个个。全年工业总产出501522.4万元,工业总产值492361万元,工业增加值200450.6万元,从业人数49935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804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37978万元,实现利税39031万元。2004年,渑池工业总数3162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个,集体企业76个,个体企业3380个,其他企业186个。全年工业总产出440573.1万元,工业总产值406192.1万元,工业增加值150511.1万元,从业人数51546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3070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10409万元,实现利税46747万元。2005年,渑池工业总数3162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个,集体企业121个,个体企业2818个,其他企业256个。全年工业总产出1026276.9万元,工业总产值1017095.1万元,工业增加值398884.1万元,从业人数58909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3070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560600万元,实现利税112261万元。2006年,渑池工业总数 2967 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  个,集体企业24 个,个体企业2535  个,其他企业400 个。全年工业总产出 1410963万元,工业总产值1400105.万元,工业增加值502037万元,从业人数634333 人。在工业总数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849个。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35284万元,实现利税21967万元。 
   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渑池经济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强县富民战略目标,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并确立了工业“三步走”战略,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第一步,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第二步,使渑池实现由原材料等资源基础工业为重心向加工制造业为重心转变。第三步,通过与科研单位、发达地区、高新企业合作,引进并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从而进入技术密集型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力争“十一五”末,把渑池建成豫西地区重要的载能基地、全省重要的铝工业、建材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磨料耐材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使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0%以上。围绕这个发展思路,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县共引进重点项目29个,当年建成投产15个,初步形成了煤电铝、建材、医药、耐材磨料、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链条。2006年,五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85.1%和90.1%。 
  2004年,撤消渑池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渑池县政府工业项目协调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代管。12月,成立渑池县政府工业项目协调办公室。2006年底有在职人员18人。内设一室两股,即综合办公室、在建项目股、前期项目股。2001~2004年,在建重点项目6个。项目计划投资614848万元,完成投资44499万元,全部建成后,年新增产值279785万元,利税103302万元,利润71190万元。分别是: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东方希望集团120万吨氧化铝一期、河南黄河铝电集团2X160MW发电机组项目、黄河铝电集团20万吨一期1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三门峡天意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4A沸石项目、河南广宇博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GMP移地扩建项目、龙王庄60万吨/年煤矿项目。2005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35.4亿元。东方希望集团120万吨氧化铝二期40万吨项目、三门峡韶星氟化盐公司10万吨高科技阻燃添加剂和1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富达热电有限公司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年产600万片液晶显示屏玻璃项目、龙王庄煤矿年产45万吨扩建项目、天意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4A沸石项目、仰韶玻璃有限公司渑池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18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为33.8亿元。3个竣工投产,5个正常建设。2006年,新上19个项目。总投资39.4亿元,当年投资26.4亿元。截至年底已完成投资26.63亿元,其中东方希望氧化铝二期40万吨工程、义煤水泥集团二期180万吨干法水泥、中铝雷沟矿产公司铝矿开采加工、天瑞瑞雪氢氧化铝二期、义翔铝业二期30万吨氧化铝、义翔铝业自备电厂、康耀电子透明导电玻璃二期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做项目开工准备。方圆陶粒砂厂2万吨陶粒支撑剂、6万吨中药饮片深加工等四个项目正在规划设计。 2006年实施重点项目建设7个: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一期工程(年产70万吨)完成投资50000万元,建成投产、三门峡义翔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工程(30万吨/年)完成投资40000万元建成投产、三门峡韶星氟化盐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一期工程(10万吨/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投产、义煤集团(渑池仁村)干法水泥一期工程(200万吨/年)该项目已于2006年4月29日建成投产、渑池县5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点火投产、三门峡康耀电子有限公司ITO透明导电玻璃二期工程(500万片/年)完成投产5000万元建成投产、义煤集团(渑池仁村)干法水泥二期工程(180万吨/年)完成投资10000万元二期扩建正在办理矿产资源手续。 
   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工业产值43.32亿元,同比增长82.9%,实现销售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40.8%,实现利税4.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1亿,同比均扭亏增盈,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2001年的5家发展到2006年的15家。其中2006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两家:分别是中迈铝电实业有限公司产值15.1亿元、东方希望铝业有限公司产值10.8亿元。2006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义翔铝业有限公司产值2.8亿元、仰韶酒业有限公司产值2.2亿元、三门峡富达热电有限公司产值1.9亿元、长城金刚砂有限公司产值1.7亿元、河南瑞雪铝业有限公司产值1.44亿元、电业总公司产值1.43亿元、义煤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产值1.39亿元、仰韶水泥集团产值1.34亿元、三门峡康耀电子有限公司产值1.26亿元、渑池县方圆陶粒砂厂产值1.25亿元、洛玻集团龙飞龙翔玻璃有限公司产值1.23亿元。2006年实现利税超亿元企业1家:东方希望铝业有限公司实现利税2.48亿元,实现利税超千万元企业8家:中迈铝电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利税7880万元、义翔铝业公司实现利税6307万元、仰韶水泥集团实现利税2415万元、电业公司实现利税1847万元、义煤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实现利税1366万元、长城金刚砂有限公司实现利税1028万元、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实现利税1005万元。

  2019年,规模以上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施96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3亿元,其中,4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4.1%,东能固废一期等43个项目建成投产。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谋划投资近千亿元的中长期项目,转型发展有了新方向。壮大主导产业。深化与东方希望战略合作,初步促成总投资150亿元的一揽子项目。全省唯一国家级大宗固废基地顺利获批,30个固废利用项目在北京固废论坛对外发布。仰韶酒业利税再创新高,渑池荣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加快转型提质效。实施工业三大改造项目58个,完成投资72亿元。仰韶酒业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东方希望创建省级智能车间。鑫瑞建材入选2019年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优化企业服务。健全服务机制,做实服务举措,优化服务环境,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12家,500余亩闲置土地、8万平方米厂房有效利用。累计减税降费2.75亿元,为218家企业发放贷款30.7亿元。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中心、企业家培训中心建成投用;苏门村搬迁一期顺利完成,园区承载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