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兵站与洛八办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8 点击量:10422 来源:原创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县委宣传部、史志办在仰韶今古网站和V观渑池平台同步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专栏,从9月1日开始推送。
第一部分:抗战遗址简介。
第二部分:抗战老兵。第三部分:优秀纪念文章
敬请关注
今日推出
第三部分 优秀纪念文章(四)
渑池兵站与洛八办的关系探讨 在河南抗战史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监部第三办事处(渑池兵站)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设立的三个公开机关之一,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洛八办)一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期开展了武装斗争准备工作,中后期在开展统战及情报收集工作、接待护送过境的干部和抗战服务人员、为前线中转军需物资、掩护帮助中共地方党组织活动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渑池兵站的建立和撤离与洛阳办事处的因果联系作以研究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二者建立的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战开始后,由于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连连溃败。1938年春,华北沦陷,河南战场危急。2月下旬豫北沦陷,5月到6月初,豫东永城、夏邑、商丘等县相继沦陷。6月6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沦陷。为打破日军攻克郑州沿平汉线南下会攻武汉计划,国民党蒋在珍部受蒋介石命令在郑州北郊花园口决开黄河大堤,黄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下,日军改变作战路线。10月12日,日军攻陷信阳,南下会攻武汉。至此,河南豫北、豫东(新黄河以东)和豫东南地区沦为敌占区。黄河以南、新黄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则成为中原抗日最前线。而开封沦陷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就由郑州迁至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洛阳,洛阳逐渐成了河南省军事、政治中心,豫西战略地位凸显。 洛阳“办事处”建立受阻改“通讯处” “花园口”事件后,中共中央对当时形势深入分析,认为日军通过黄泛区向西攻进可能性小,但盘踞在山西的日军可能从济源渡黄河进攻豫西,一旦豫西沦陷,日军向东可占领平汉铁路,向西则威胁西安及整个西北大后方。因此,中共中央于1938年7月决定在洛阳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八路军洛阳办事处,简称“洛八办”)作为我党、我军的公开机构,以便豫西沦陷后,在伏牛山区、桐柏山区一带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中共中央对建立洛阳办事处寄予厚望,从第一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中央党校和抗日军政大学等处为其选配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其中有经过长征、有战斗经验的军事干部,也有团、营级干部和少部分抗大毕业的学生教官,基本是按照战时的标准配备的。临行前,毛泽东找负责人刘向三(时 任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谈话,指出在洛阳建立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准备在日军过黄河以后,在河南一带打游击;二是开展上层统战工作;三是为地下党开展工作提供方便。1938年10月,刘向三带着朱德、彭德怀签署的公函及林伯渠写给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信,携带两部电台和装着三个省份军用地图的四个铁皮箱子,率领五十多人由延安到达洛阳,与程潜谈判、磋商设立办事处事宜。程潜以“八路军在山西,属于二战区序列,与一战区没有多少事情可直接联络”和“西安已设有办事处”为借口,拒绝八路军在洛阳设立办事处。交涉无果后刘向三向程潜提议,只留少部分人员和电台在洛阳建立一个通讯处,程潜勉强同意。经合法登记,“十八集团军驻洛阳通讯处”(洛阳通讯处)在洛阳南关贴廓巷56号成立,刘向三任处长。 渑池兵站建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通讯处成立后,刘向三按照约定仅安排十余名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其他30多人留在洛阳无事可做目标太大,遭到国民党的监视。这些从延安来的军政学干部,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我党的优秀人才。再三考虑后,刘向三等待剩余人员取得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通行证后,安排他们到距离洛阳以西70公里的渑池县待命。 渑池县位于陇海铁路和南韩(渑池南村到宜阳韩城)公路的交汇点上,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县城,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向西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通往延安,向东经洛阳通讯处再向南到达新四军八团后方留守处确山县竹沟直至华中根据地;向南可进入便于开展游击战争的伏牛山区;向北沿南韩公路可达黄河南村渡口,与山西垣曲关家兵站连接,直通山西第二战区和晋东南十八集团军总部。且渑池属于豫西山区,机动性较强,适合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刘向三反复考察后,认为在此处设立一个兵站并不显眼,却能加强与十八集团军总部的联络,沟通中原和延安的联系,接待我党、我军过往人员和转送战略物资,减轻洛阳通讯处的压力,起到洛阳通讯处不能起到的作用。遂向十八集团军总部请示。获朱德批准后,刘向三立即着手准备。他到国民党渑池县政府,向县长李树德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军民团结抗战,并表明为了抗战和支援前线,需要在渑池建立一个兵站。李树德在抗战形势和民族大义面前,积极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查看了刘向三的相关证照后,同意八路军在渑池建立兵站,并为其提供牲口和车辆,供给兵站人员部分生活物资。1938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监部第三办事处(即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在渑池县城东北小寨村成立,这是共产党和十八集团军在河南省成立的第一个兵站,是公开合法的人员与物资中转机构,受洛八办领导。 渑池兵站的设立,是中共战略布局及统战工作的结果,也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个人影响因素有关,体现出合作仍然是战略相持阶段国共关系的重要议题。渑池兵站的建立有其偶然性,是国民党顽固派遏制我党发展的产物,但也有其必然性。因为渑池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以及我党统战工作下国民党渑池县政府的配合、人民群众的拥护,使得渑池成为建立兵站的优选位置,并最终发展成为服务晋东南前线和沟通洛阳、西安办事处之间的桥梁。兵站成立后,军队给养、装备、作战物资通过渑池兵站不断地送往前方,接待护送过境人员千余人,并开展了卓有成效地抗日统战工作,群众基础深厚。由于渑池兵站较强的安全性、隐蔽性,刘少奇秘密在渑池兵站工作近两个月时间,期间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起草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提纲,指导豫西省委在渑池兵站举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这对抗战时期豫西省委及豫西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渑池兵站在国民党统治区极其严峻的环境里,完成了党赋予的艰巨任务。 来自渑池兵站的信函与洛阳办事处的成立 1938年12月国民党武功会议后,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共中央一向注重做卫立煌的统战工作,在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敌前总指挥时便多有接触,卫立煌还曾访问延安,主动为十八集团军发“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发” 和其他食物、医药物资若干,他十分关注延安方面的新思想,甚至对下属赵荣声(地下共产党员)讲:“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延安的方法”。 得到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的消息,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正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停留工作,他以“胡服”为化名,给在山西垣曲任卫立煌少校秘书的赵荣声写信,称呼其为“荣声兄”,约其到渑池密谈,对卫立煌的统战工作亲自进行指示。1939年初,卫立煌从山西垣曲赴洛阳就职途中在渑池县一里河村停留,刘少奇代表共产党两次前往探视,双方交谈了共同抗日事宜。不久,彭德怀副司令从八路军总部来到渑池兵站,同刘少奇一起到洛阳和卫立煌进行谈判,商讨了共同抗日和将洛阳通讯处改为办事处等问题。在多方努力下,洛阳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洛八办正式建立后,设处长一人,下设秘书科、机要科、电台室、交通科、警卫排、发行科、总务科、招待所等机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130余人,其中有部分人员是从渑池兵站回调的。 洛八办对渑池兵站的前期领导及渑池兵站的撤离 渑池兵站建立后共存在近两年的时间。1938年11月到1939年3月,是渑池兵站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归属洛阳办事处领导,站长忽兆麟,站部有文书、通讯员、警卫排、炊事班,共有50余人。初期主要任务是学习、休整,为豫西沦陷开展武装斗争做准备。由于抗日战争形势有变,日寇一时无力西犯,兵站工作转为转运物资和接送过往干部、先进青年,掩护地方党组织活动,开展统战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杨尚昆、宋一平等这个时期曾在渑池兵站停留休整。其中1938年11月底到1939年初,刘少奇在渑池兵站秘密工作了近两个月时间。为保障刘少奇同志安全和掩护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召开、豫西省委党训班培训,洛阳办事处调派上尉副官马明山及十几名战士,与兵站警卫排组成监护连。1939年3月,第三轮党训班刚刚开始,就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报告给南京政府,蒋介石借口渑池兵站搞“非法活动”,下令取缔。党训班立刻停办,渑池兵站干部和工作人员陆续撤回洛阳办事处。 渑池兵站的第二个时期是1939年3月到1940年6月,归属山西垣曲关家第二办事处(关家兵站)领导,站长由李鹏继任,站部仍设文书、通讯员、警卫员、炊事班、警卫排等,包括饲养马匹的人员共有50余人。这一时期兵站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为抗日前线中转军需物资、接待护送过境的干部、抗战服务人员和开展抗战统战工作。期间彭德怀副总司令,印度援华医疗队巴苏华、柯棣华等5名国际著名医生曾在渑池兵站停留。1939年12月,蒋介石和阎锡山在山西制造了“十二月事变”,八路军晋东南兵站遭到突然袭击,不少八路军战士被捕牺牲。中条山地委和关家兵站根据八路军总部和中共河南省委提前收集的情报,采取了应急措施,渑池兵站幸免于难,但是晋东南兵站运输线遭到破坏中断。在国民党右派反共思潮影响下,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破坏了八路军交通运输线,中断了对八路军作战物资供应。国民党地方顽固派也多次对渑池兵站公开挑衅,阻扰战士转运物资,摩擦时有发生,渑池兵站岌岌可危。1940年5月,渑池兵站奉命撤向八路军总部,部分战士首先返回延安。撤离时,渑池人民齐聚欢送。6月上旬,关家兵站派一个连协助渑池兵站将物资陆续运往关家兵站。7月,渑池兵站全部人员撤回八路军总部。至此,存在近两年的八路军渑池兵站完成了它特殊的历史使命。洛八办继续坚持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一年多后,也于1942年2月撤离。 结语 洛八办和渑池兵站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党、我军针对当时战争坏境做出的正确决策部署。渑池兵站建立的诱因是洛八办成立初期受到约束阻扰,但渑池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及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其发展成为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和西安办事处之间的一个有力立脚点。在组织人员方面,渑池兵站建立初期的人员组成为原洛八办部分设定人员,两个机构人员有互遣交流、交叉任职的情况;在职能作用方面,渑池兵站初期受洛八办管理,承担了洛八办安排的中转物资、掩护地方党组织活动、保护过往干部、统战等工作任务;后期受关家兵站领导,但重点职能和作用没有改变,也仍然作为连接洛八办的桥梁和站点存在。作为抗战初期我党、我军在河南国统区的公开机构,渑池兵站积极配合洛八办工作,与洛八办相互支持、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抗争,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渑池县历史(1925—1978)》 (中共党史出版社) 《崤函抗战》 (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抗战史略》 (河南人民出版社) 《回忆卫立煌先生》 (文史资料出版社) 撰稿:史志办 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