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方志编纂 > 理论研讨

渑池旧志述评

发布时间:2008-08-26 点击量:6969 来源:原创

 


  渑池县方志纂修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叶,从那时以迄民国,共有方志6部,其中3部佚失,3部留存,现分别概述于下:
  明隆庆元年(1567)《渑池县志》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蒲汝宽纂修。蒲汝宽,生平不详,明嘉靖、隆庆间任渑池县儒学训导。
  蒲志,明代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首为著录,云:“《沔池县志》二本。据史载,金代有称“渑池”为“沔池”、明代张萱《内阁藏书目录》、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相继著录,时间、撰人俱全。因久佚,内容已不可知,清代纂修《渑池县志》者均不知有此书,新编《渑池县志》(1991年版)也漏载此书。
  清顺治十五年(1658)《渑池县志》
  韩养元纂修,张璟审订。韩养元,渑池增广生员韩文范子,贡生,曾任汝州郏县儒学训导。张璟,字天弓,顺天良乡(今属北京市)人,顺治丙戌(1646)举人,顺治十一~十五年(1654~1658)任渑池县知县,后升江西道御史。
  韩志久佚,内容不详,而“修志姓氏”完整保存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渑池县志》中,以后几部《渑池县志》和国内方志书目、提要均误记为张璟修,教谕申申如、训导郭巩明同纂,实际纂修人韩养元却连同乡宦李毓秀等13位“评论”者均误记为“采辑”人。
  清康熙十年(1671)《渑池县志》
  邓琪棻主修,郜调鼎同纂,学生员韩斗瞻(韩养元之子)等3人采辑。邓琪棻,字伟男,举人出身,广西全州(今全县)人,康熙五年(1666)任渑池县知县,康熙十年(1671)以内艰(母丧)卸任。郜调鼎,河南中牟人,康熙中任渑池县儒学训导。
  邓志不存。据后志可知其分地理、建置、祀典、贡赋、秩官、选举、人物、艺文共八门八卷。“修志姓氏”邓琪棻,郜调鼎所作志序保存于清乾隆十一年《渑池县志》中,言为“康熙辛亥”所修,查康熙辛亥即康熙十年(1671)。后志及方志书目均以此志为康熙九年(1670)志,不知何据?
  清乾隆十一年《渑池县志》
  梁易简主修,王建极同纂,刘元善(渑池举人)等14人采辑。梁易简,字配堂,广东南海举人,乾隆三年(1738),保举孝廉方正,任山西荣河(今山西尤荣县一部分)知县,丁忧归,服阕,授渑池县知县(乾隆九年<1744>~十四年<1749>任职);王建极,河南鹿邑人,乾隆中任渑池县儒学训导。
  此志凡三卷八门:卷上地理志、建置志、祀典志;卷中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贡赋志;卷下艺文志。据志前目录,有目57年,志内实载为正目62个,附目2个。此次修纂在康熙志的基础上,门类亦同旧志,保留了旧志很大部分内容。志首录有康熙志的修志姓氏、凡例及邓、郜二序,顺治志的修志檄文、修志姓氏、旧志虽失犹存。志首还有“渑池县境之图”、“新县治之图”、“旧县治之图”等3幅县图可供与志内文字对照。该志为现存《渑池县志》中最早的一部。因渑池地处东西通衢,清初社会秩序未定,兵费、官差负担繁重,志内特保存当时的有关议论,为后志所无,洵为卓见。较旧志新增“气候”一目,扼要准确地说明了当时渑池的气候特征,立目极有见地。“艺文”部分,旧志十分芜繁,兹重为删定,保存精萃,志书篇幅较旧志整齐划一。
  此志内容简少,文十万有奇,但也正因为如此,此志有别于后志而与前佚志为一个系统,尚存质朴。
  此志为木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善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胶卷本。渑池县地方史志办公室1995年整理有点校本,经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与嘉庆十五年志合刊)。
  清嘉庆十五年(1810)《渑池县志》
  甘扬声主修,张翰仪同纂,沈守纯(顺天大兴人,时任渑池县南村巡检),缪开祚(渑池县典史、顺天大兴人)同校,刘文运(刘元善孙,渑池举人)等11人采辑。甘扬声,字应谷,江西崇仁县举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十八年(1813)任渑池县知县,张翰仪,河南伊阳(今汝阳县)拔贡,嘉中任渑池县教谕。
  本志卷首有甘扬声序、修志姓氏、凡例及顺治、康熙二朝县志修纂姓氏、康熙志序。正文分十六卷十六门;卷一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卷二建置、学校;卷三职官;卷四选举;卷五、六人物;卷七物产、田赋、礼俗、庙祀;卷八古迹;卷九至卷十五艺文;卷十六金石。细目达83个(其中正目75个,附目8个)。本志篇幅剧增,总字数约为前志的2.5倍。疆域提升为门,领名义、形胜,四至道里,里甲村庄,可堪取法;新增“书籍”、“方言”、“谚语”、“集市”等附目,内容充实,有开创之功;新立“金石”门,从汉新莽货布到明末碑刻,搜罗颇丰考证亦颇多卓见;旧志诗作按时序排列,兹先按诗体,次及时代,排列整饬合理;旧有门类中如职官、古迹、物产、村镇等,内容增补极多,资料丰富可信,里甲村庄,引以历代地理书资料和档案表册,与贡赋志合为一组系统的户口,赋税史资料。本志受“乾嘉学风”的影响,注重义理,辞章、考据三者的统一;文辞修饰,有失方志质朴之义,考误订讹,实有文献稽核之功。目录与内文有异,病同前志,金石碑文入艺文,处理不当,削删旧有的“祥异”目,实人舛廖。
  本志为刊本,渑池县内已无全帙,国内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浙江、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共近二十家图书馆有藏书。但版本字体不统一,且装订中有脱落页码,版本较差。1995年,渑池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有点校辑补本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一版)。与乾隆十一年县志合刊,形式为河南省内首见。此项整理成果,填补了三门峡市旧志整理的空白。
  民国17年(1928)《渑池县志》
  陆绍治等修、杨坤等纂。陆绍治,字实君,广西桂林人,清末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毕业,民国16年(1927)十月作渑池县长,次年调杞县。杨坤,字子方,渑池县人,清光绪举人,曾任祥符县(今属开封市)教谕,曾修纂有民国13年(1924)《新安县志》其他参与纂修者有:张铭坤(字厚甫,光绪进士,曾任户部主事、绥德知州)、李风翔(字瑞堂,清贡生,曾任陕西吴堡知县)、李栐(字笏堂,清附,河南优级师范毕业,候选盐库大使),上官骏谟(字显甫,清生员,河南政法学堂毕业)。
  兹次修志,始于1924年秋,历时四年之久,历经11任县知事(县长),而关注修志者少:童谈开局始修,杨凌昆承其绪,陆绍治编成志稿、沈鸿逵删定付梓。期间又遭土匪之祸,胡憨之战、陕军过境,以致志书时停时修,到付梓时,修纂者五人中杨坤、张铭坤已逝,唯上官骏谟坚持始终,乱世修志,至为艰难!
  志凡二十卷,分十四门:卷一舆地;卷二古迹;卷三职官;卷四至六民政;卷三职财政、实业、教育;卷八交通、军制、艺文;卷九至十六艺文;卷十七、十八人物;卷十九人物、祥异;卷二十大事记。卷首还有序、修志姓氏,凡例及旧志序和修志姓氏。门下有目约百余个,部分目下又分细目。
  志内记述山川,仿《山海经》、《水注经》笔法,山分两干,水分三派,脉络分明。远胜他志但去某山(水)在某处,文不相属,使阅者如陷云雾;职官仿康海《武功县志》例,良酷并书,与一般志书扬善隐恶不同;金石门详分为金、石二类,对仰韶村出土陶器等,言之尤详;新创军制门,警察、保安、司法及驻防军分列于内,他如:财政、实业、交通等皆为民国新制,兹特为列门记述,符合当时形势;民政门内科第与选举分列,泾渭分明。又新创“时政表”、列政界、学界、军界、警界、公界五栏,简明实用。
  全书中民国资料颇丰,而于清嘉庆以至宣统间百余年资料弥补有限;舆地门已载经纬度,复列星野,很是糊涂;部分门目叙述过简与志书整体不相称;重蹈旧辙,目录与内文有不符者,甚至稽古分述,又注“见于甘志”,使人莫衷一是;文字尤为粗陋,差错极多,虽则受社会动荡影响,亦是草草收功所致。
  此志为渑池最后一部旧志,由英华石印馆印刷。一帙八册。国内流传者较多,仅渑池县内就收藏有15套。此志之整理始于1959~1960年,县人张复初做有部分注解,渑池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于1997年开始系统整理,先行标点、校勘,再搞“题解”、“注释”和部分篇目的翻译,2000年已写成初稿,定稿出版后可望结束渑池旧志整理任务,毕其功于一役。